“要做科技的茶”——女博士的茶園記
10月的邵陽洞口縣古樓鄉,一片片成型的茶樹苗整齊劃一,因為天氣轉涼時節晚,茶農們采完最后一批茶葉,茶園正待修整中。而與此同時,湖南古樓云霧茶有限公司的茶廠里,制茶師米加升帶著師傅們正在揉捻,制成今年的最后一批茶葉。揉捻的茶葉放進發酵機里,提香后,手捧一把細聞,濃郁的花蜜香沁人心脾。“這是‘湖南紅茶’的香味。”
事實上,如果沒有相關行業科研者的駐扎,也許當地的茶葉品牌的發展并沒有今日的速度。
“目前,我是洞口縣的三區人才,主要為當地茶樹品種、茶葉品質及生產模式給與幫助。”湖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洞口縣三區人才銀霞說道。近幾年來,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數名科技特派員進鄉村、下田野,把實驗室建在田間地頭,增加了技術的源頭供給,突破了農業生產的技術瓶頸。
銀霞(左)與省茶科所所長張曙光(中)等調查城步縣峒茶野生茶資源。
手把手傳授技術,為茶農解決實際困難。銀霞表示,這幾年,她去了城步、隆回等邵陽市茶產區縣,“城步的茶樹資源很豐富,但是無人梳理,當地老百姓都有做茶葉的習慣,但都是春夏時節,做做野茶喝。”銀霞翻著自己整理的筆記說,帶動一個地方茶葉品牌,還得從頭梳理。
選擇品種、扦插樹種、茶園管培、加工制作……每一個技術環節,銀霞都給茶農們細心講解。遇到不容易說清的問題,她挽起褲腳、操起工具就下地示范。“好的茶樹品種,是做好茶的第一步。”
“這里是我的高山有機新茶園,新廠房也即將完工投產,門店又新開了一家。”隆回一都云峰富硒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方晴很感激地說,“茶葉賣得好,都要感謝省農科院茶葉所派來的科技服務專家”。
與鄒方晴結緣于2015年湖南省“三區人才”項目啟動,想回家鄉推動茶產業發展的銀霞遇見了滿臉愁容的鄒方晴,后者帶著三包茶樣來所里求助。第一批春茶因為有煙味,無人問津損失慘重。銀霞對茶樣進行了專業審評后,指出煙味存在的制作缺陷,還看出了這家企業制作的茶葉香氣低,品質欠佳。“這明顯是在茶葉加工上存在缺陷,當時,我主動跟鄒方晴提出把三區人才掛在一都云峰公司,方便來年后進行點對點服務。”
2016年三月初春,茶葉開采前,銀霞來到一都云峰富硒茶業的加工車間,仔細檢查了一遍加工設備,排除設備破裂造成的茶葉煙味。春茶開采后,她再一次來到車間,對第一批新茶進行了指導,手把手教傳授工人們加工方法與技巧。“他們不太清楚新設備該怎么使用,我教他們利用設備延長攤放時間、提高殺青溫度等,大大提高了茶葉香氣,之后我幫助企業建立了加工生產標準。”春茶銷售季后,鄒方晴喜笑開顏,“今年我的茶比往年香氣都要好很多,所以今年的茶比去年賣的多賣的貴!”
近年來,邵陽市著力打造地方公共農特產品牌,“邵陽紅”茶葉成為開山之作。那么“邵陽紅”要呈現怎樣的風味呢?“首先它是標準的紅茶,要經過科學的工藝制作。”2017年,邵陽市舉行了第一次制茶大賽,市茶葉協會向銀霞發出了邀請,作為專業評茶師,銀霞從所里帶著系列評茶器皿,開車前往比賽場地。“因為是第一次,他們也沒有經驗,制茶比賽就是比做茶技術,沖泡后對茶的色澤、湯色、口感的評價至為重要,我把專業器皿帶過去,也是帶著他們做規范的評茶系統。”
在洞口鄉,制茶歷史悠久,氣候適宜。“我們也不想荒廢我們當地的茶樹資料,半路來做茶,關于怎么做出好茶,我們真是特別感謝省農科院茶科所的專家們,不厭其煩地帶著我們做。”湖南古樓雪峰云霧茶有限公司負責人肖冬紅說,2019年,該公司在原有的云霧茶制作成熟后,創立了科技創新創業團隊,由省茶葉研究所所長張曙光擔任團隊科技帶頭人,15人的技術團隊開展有機紅茶精深加工項目的研發,制定“邵陽紅”紅茶產品地方加工技術標準,并配套工藝研究,創新紅茶加工技術。
“來喝喝今年秋天做的紅茶,三種方法制作的紅茶。”7日晚,該企業的首席制茶師米加升與張曙光、銀霞坐在茶桌旁,細細品嘗每一杯,看哪杯品質最佳。“這杯蘭花香氣有了,口感也醇和,沒有一點澀味,喝著不錯。”經過介紹,記者了解到,為了突出當地茶葉的品質風味,科技團隊多次嘗試,制定了花香、蜜香、甜香三種加工工藝,大大凸顯了古樓紅茶“花蜜香,甘鮮味”的品質特點。
“這一款針形紅茶是我們費勁心思制作的,針形外形美觀大方,沖泡后在杯中三起三落,根根豎立,極為好看??炱穱L一下。”銀霞指著一款包裝精美的紅茶禮盒介紹道。此前,古樓茶業在市場推廣中接收到一個“任務”,是否能做出如君山銀針可豎立杯中的紅茶針形茶呢?“紅茶的制作工藝中不可缺少了揉捻,茶葉的細胞壁必須要達到一定的破損率才能發酵??蛇@樣一來茶葉就很難豎立。那如何解決揉捻和豎立的矛盾?毫無頭緒的時候,我提議邊做邊修改工藝。先嘗試著做了第一批針形紅茶,發現有幾個芽頭可以豎立,我們便把這幾個能立住的芽頭挑出來研究,再倒逼工藝改進。最后,我們制成了這款豎立率接近百分之百的針形紅茶。”銀霞開心地說到,駐扎在基地也獲得了不少研究靈感,收獲滿滿。目前,針形紅茶正在申請國家專利中。
“長遠來說,這些研究是打響邵陽紅茶、古樓紅茶品牌的前提,也對洞口縣實施鄉村振興意義重大。目前,古樓雪峰云霧茶企推出的幾款紅茶在邵陽市有了很大的知名度。”古樓鄉黨委書記肖亮說。
輸入技術很重要,技術落地深耕更關鍵。為了把技術真正留在農村,科技特派員的模式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鄉土里手。
肖冬紅表示,公司借力科技特派員與三區人才的工作機制,組建茶葉全產業鏈技術服務團隊,增設免費培訓班,在貧困村先后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2個,引入茶葉新品種7個,實施茶園生態防治、品種改良、茶樹保水、紅茶加工等新技術15項,選育開發出古樓1號、古樓2號高端紅茶系列優質產品,為貧困茶農提供全方位的免費培訓指導10000多人次,提高了貧困戶茶葉種植效益。
“我們之所以搭建專家工作站,通過凝結科研人員的智力資源,共同解決企業現實生產中的難題,打通技術上的壁壘。”11月8日,湖南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湖南古樓雪峰山茶設立了首個“專家工作站”。該所所長張曙光表示,通過平臺的搭建,形成了專家矩陣,引導人才、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給企業解決痛點難點,進而推動和促進茶企自主創新。“正是因為我們的專業人才落地扎根,與企業緊密聯動,讓科技力量更好的在田間地頭發揮作用,之后我們也會與更多茶企成立專家工作站,針對性解決問題,讓科技服務更加高效。”
信息來源:紅網時刻
本文標題:“要做科技的茶”——女博士的茶園記 - 茶人茶事_茶人茶話_中華茶人_世界茶人
本文地址:http://www.xxt03.com/chawenhua/charen/1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