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癡”和“兔迷”——記浙江紹興市的兩位“正高職稱農民”
前不久,通過了浙江省農業技術正高職稱任職資格的評審,這讓57歲的李汝芳感覺又朝夢想邁近了一步。作為浙江菇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汝芳從事食用菌栽培已有20多年,技術專利、成果獎勵、榮譽頭銜一大堆,就想評個正高級職稱,這是他最渴望得到的認可。
據了解,今年是浙江省為農民評正高職稱的第二個年頭。2017年,浙江首次放開農民參評副高,在國家下放農業技術正高職稱評審權限后,2020年3月,又為農民打開了參評正高級的大門,四位農民榜上有名,這讓李汝芳更是羨慕不已。
記者專門查看了浙江評審通過的四位“正高職稱農民”的履歷,發現他們都是深耕各自領域多年的佼佼者,其中有兩位來自人杰地靈的紹興,一人制茶,另一人養兔。近日,記者走近他們,走近這兩位“地頭教授”的精彩人生。
“茶癡”馬亞平
浙江是茶葉大省,名茶林立,群星璀璨。前些年,省里評選十大名茶,猶如“神仙打架”,競爭十分激烈??删驮?0多年前,浙江茶壇悄然出了個新秀,名叫“綠劍茶”,開始頻頻亮相領獎臺和榮譽榜,甚至還一舉躋身“浙江十大名茶”行列。到目前為止,其仍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品牌。
馳騁這匹“黑馬”的正是馬亞平!話說這馬亞平,真是與茶有緣:出生在紹興諸暨市嶺北鎮茶山村,考取紹興市農業學校讀的是茶葉班,畢業后分到當地農技站,從事的也是茶葉技術的推廣工作,后來又創辦了諸暨首家出口茶廠,心中就想著做款好茶,于是“下海”自立門戶。
茶如其名,“綠劍茶”形似堅挺有力的綠色寶劍,沖泡時芽頭聳立,栩栩如生。創辦初期,盡管市場競爭已十分殘酷,但“綠劍”出鞘,英氣逼人,連續兩年參加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后,很快聲名鵲起。
一炮而紅,馬亞平并沒有腦袋發熱,反而對自己的“版圖”有著清晰認識:自己的職能是制定標準、研發產品、品牌營銷,具體種植則得交給農民,帶動大家共同致富。2003年,他成立了全省首家跨區域的茶葉專業合作社,相繼在金華、杭州設立加盟基地,統一技術、統一質量、統一品牌?,F在,所聯結的茶農已有萬戶之多。
業精于勤。近10年來,馬亞平已獲得十余項國家專利,主持了14項科研推廣項目,還受聘成為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參與《綠色食品——茶葉》等行業標準和《浙江綠茶》等地方標準的制定。他不僅是一位制茶高手,還是一位“營銷大拿”。
早在2008年,馬亞平便投資4000萬元,在諸暨市同山鎮綠劍村建了個“綠劍茶文化科技園”,專門研究茶文化和科技創新。這些年,新產品一個接一個:從夏秋茶中提煉茶多酚,加入棉纖維中,可織出茶襪、茶毛巾等;將茶葉與“同山燒”生產技藝結合,別具一格的茶葉酒應運而生;還有茶葉手工面、茶葉年糕……每次展會,馬亞平都得帶上這些新花樣,因為新奇,也總能成為焦點之一。
“這些琳瑯滿目的精深加工產品,如今產值占比達到了兩成多,不僅讓長期被忽略的夏秋茶迎來了市場機遇,農民多了增收渠道,也讓茶文化走進千家萬戶。”馬亞平現在還有個計劃,將生產基地變身“茶葉夢想小鎮”,春品“綠劍茶”,夏嘗時鮮果,秋賞紅高粱,冬飲“同山燒”,農文旅在此充分融合。
與茶“相愛相伴”幾十載,如今,馬亞平依然每天與茶打交道。雷打不動,每周至少兩三天置身茶園,如果在產品研發期間,可以不眠不休泡在實驗室里。不過,他也偶爾“時尚”一把,亮相直播間,講述茶文化、茶知識。他的云課堂,名字就叫“老馬識茶”,鐵桿“茶粉”真不少。
“兔迷”麻劍雄
馬亞平是“茶癡”,麻劍雄就是“兔迷”。記者看到,他的微信頭像是只可愛的小兔,昵稱叫安哥拉兔。
貴州省普安縣,大山深處的半山腰上,有個藍頂白墻的兔舍,這里是麻劍雄“遠方的家”。“一只兔,油鹽醋;十只兔,新衣褲;百只兔,娶媳婦;千只兔,進城住”,這段流傳在當地的順口溜,如今正照進現實。
每每看到有人靠著“浙系長毛兔”拔掉了窮根,踏上致富道路,麻劍雄心中的孤寂感就會被這種自豪與欣慰驅趕掉不少。對兔子,他有著淳樸而又充沛的情感。出生在浙江嵊州一個偏僻山村的麻劍雄,家中的長毛兔是他兒時最好的玩伴,也是全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正是這種情結,讓麻劍雄在填報大學志愿時,幾乎毫不猶豫就選擇了當時浙江農業大學的畜牧專業,并且畢業后毅然進入嵊州畜產公司。當時,長毛兔是嵊州的特色主導產業,可良種長期依賴進口,像最好的安哥拉種兔,每只得花300美元從國外引進。
能不能自己選育?因為麻劍雄愛鉆研,“浙系長毛兔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項目就由他具體負責實施。經過一次次的配種繁育,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后,到了2010年,終于選育出全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長毛兔品種。其產毛量、絨毛率、種兔主要生產性能等指標,均居全國乃至世界領先水平。2012年,該成果還一舉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近10年中,以嵊州“白中王”為主的浙江長毛兔品種在全國范圍推廣。所有人為之喝彩,麻劍雄卻沒有功成身退,他轉身向西,2014年底,帶著技術團隊到了普安縣,幫助該縣發展長毛兔產業。引種、建舍、建籠、種草……麻劍雄手把手教農戶養兔,普安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他也很少回嵊州,絕大部分時間都扎在大山深處。
去年,聽聞獲評“正高級畜牧師”時,麻劍雄照樣還在山里。目前,普安縣已建成長毛兔養殖小區199個,有兔籠近64萬個,發展養殖戶(企業、合作社)130余家,兔毛年產量約280噸,產值達4575余萬元。值得一提的是,貴州已有10個縣(市)推廣該模式,小兔子加速邁向大產業。
盡管普安已經脫貧摘帽,但這幾年,麻劍雄依然忙著建設長毛兔養殖全產業鏈項目,一期工程建成種兔繁育中心、技術開發培訓中心,二期產業園也已投入使用,囊括農戶養殖、飼料加工、兔毛加工、紡紗針織、服裝、銷售等,目的就是提高附加值,讓農戶想發展、養得好、有效益,使長毛兔真正成為“致富兔”。
這兩位“正高職稱農民”表示,獲此榮譽不僅是對自己職業追求的一種認可,今后對于繼續申報課題、深化研究等都大有幫助,更能讓手上的好技術、好模式推廣到更多地方和更高平臺。記者從紹興市委組織部也了解到,近年來在紹興,像馬亞平、麻劍雄這樣的鄉土人才成長正蔚然成風。今年,當地還對該群體有個新提法:“三鄉三創”鄉村人才生態體系,即鄉土、鄉賢、鄉創以及創業、創新、創意,用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記者 朱海洋)
來源:農民日報
本文標題:“茶癡”和“兔迷”——記浙江紹興市的兩位“正高職稱農民” - 茶人茶事_茶人茶話_中華茶人_世界茶人
本文地址:http://www.xxt03.com/chawenhua/charen/1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