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香寄僑情

閱讀 :

中國茶香寄僑情

中國是的發源地,中國茶始于神農,興于唐宋。茶,是承載著友誼、文化的特殊商品。經過漫長的歷史,中國茶已在全世界扎下了根。

對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還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喚起故鄉記憶的特殊味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華僑華人將中國茶推向世界。承載深厚中華傳統的茶作為中國的名片,成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梁。

一杯好茶幾多鄉愁

每一片,都凝集了天地萬物之精華,也寄托了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深深思念。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市,有一家飄著茶香的中國餐館。這家經營了二十多年的老店,是許多華僑華人重溫家鄉味道的驛站,也是海外友人品味舌尖上的中國的窗口。

旅居西班牙三十余年的店主占群浦說:“我在福建長大,從小就養成了喝茶的習慣。只要一閑下來,就會給自己沏一壺茶”。一杯好茶入口,沁人心脾,神清氣爽,帶走了華僑華人海外漂泊打拼的疲憊與憂愁。

“很多華僑華人對中國茶情有獨鐘,在海外多年,他們仍保留著許多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邵曙光說,喝國茶是很多華僑華人的習慣。

談及創立“寶珍號”茶業品牌的初衷時,馬來西亞華裔張秀珍說:“我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了。我記憶中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每天父親回到家中,我為他遞上的那杯茶?!彪m已年過花甲,為父親遞茶的場景還常常在張秀珍的腦海浮現。一杯茶,代表著女兒對已故親人的無盡思念,也體現了華僑華人對中華傳統孝道的傳承。

茶中有大道,悟茶通人生。生長在故土的茶,汲取了家鄉的山水精華。茶中的萬千滋味,融入了華僑華人世事情感,浸潤出海外游子的濃濃鄉愁。

以茶為媒凝僑聚力

“在西班牙,我們的生活節奏很快,難得能與同胞相聚。一有時間,我們就會拿出好茶一起品鑒,”占群浦說。喝茶,成了眾多華僑華人忙碌生活中的一種享受,成了親朋好友相聚的一個理由。在車水馬龍的鬧市,擺上青瓷茶具,沏上一壺香茗,便能感受春風拂面的清雅。

“喝茶不僅幫我找到了歸屬感,也幫我確定了一生的事業追求?!卑拇罄麃喩嵊璨柙簞撌既耸纟i行感慨。2003年,舒鵬行到澳大利亞求學。從家鄉帶來的茶葉拓寬了他在澳大利亞的“朋友圈”。大學畢業,他放棄了金融行業的高薪職業,在澳大利亞開起了中國茶館?!昂炔枳屛矣鲆娏瞬簧僦?,中國茶獨有的文化內涵也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p>

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華僑華人在居住國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僑商看見了中國茶的廣大市場,也意識到中國茶與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許多華僑華人回到國內,尋找最純粹的中國茶葉,帶回居住國,向更多人推介國茶。以茶為媒,將中華傳統文化帶出去,將中國人儒雅的生活方式傳播出去,將海外華僑華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僑商是把中國茶推向世界的媒介與橋梁之一,中國茶要在海外飲料市場占據更大的份額,需要僑商的更多努力?!备=ㄊ∥湟纳绞猩虅站指本珠L陳炳富多年來一直擔任武夷山海峽兩岸茶博會展覽組“武夷山太偉風景展館”總協調,據他介紹,武夷山海峽兩岸茶博會已成功舉辦十二屆,熱度年年高漲。

2000多年前,中國茶作為流通在“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商品揚名世界。如今,“一帶一路”為中國茶葉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各國華僑華人積極響應,做起了中國茶文化的傳承人與中華傳統的傳播者。

做實品質講好故事

把中國茶葉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讓中國文化感染更多人,是張秀珍傳播中國茶文化的心愿。她說:“中國擁有最多種類的茶,世界最好的茶也在中國?!弊屖澜缛嗣穸剂私獠⑾矚g中國茶,讀懂中國茶深厚的文化內涵,需要全球華僑華人的耐心與決心。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今年公布的《2018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提到,根據國際茶委會統計,2008-2017年間,世界茶葉種植面積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08年世界種植面積為342萬公頃,到2017年達到489萬公頃,10年間增長了147萬公頃,比2008年增長了43%,大部分增長來源于中國。

據邵曙光介紹,2018年11月23日,“第二屆澳大利亞·中華文化節暨中澳茶博會和金博會”在悉尼國際會展中心開幕。茶博會吸引了當地華僑華人、國外友人及采購商數萬人參觀。茶企所帶的近萬斤茶葉基本售罄,3天交易額近千萬澳元,在澳大利亞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邵曙光感慨:“國茶要真正走出去,走進海外友人的心里,需要打造品牌?!?/p>

“在海外,喝茶的主要群體還是老一輩的華僑華人。他們在中國長大,對茶文化比較了解,所以仍保留著喝茶的習慣,”占群浦說,許多華僑華人的孩子在海外長大,不太習慣喝茶。要讓中國茶在海外更好地傳承,就要讓華僑華人的子孫也愛上喝茶,愛上茶所賦予的生活儀式感。

中國茶不是簡單的消費品,而是有故事的文化載體。以僑為橋,將中國茶與中華傳統文化推向世界,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傳統的飲茶方式,讓廣大華僑華人對中國茶的品質有信心,才能更好地推介中國茶,才能贏得海外友人對中國茶的認可。正如張秀珍所相信的那樣:“總有一天,中國茶的品質會讓全球信服,神奇東方樹葉所承載的文化故事也一定能感動世界?!?/p>


本文標題:中國茶香寄僑情 - 茶的起源_茶的歷史_中國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www.xxt03.com/chawenhua/chashi/107.html

相關文章

  • 荷香茯磚茶發明的歷史意義

    近年來,隨著安化黑茶的保健功能和歷史文化底蘊逐步挖掘和被人們所認識,安化黑茶受到了廣大消費者追捧,市場迅猛發展。在安化縣,茶產業提供的稅收,五年漲了三十多倍,這在益陽產業發展史上,是一個絕無僅有的奇跡!在市場上,除了...

    茶源茶史
  • 宜賓早茶歷史文化

    在宜賓,樹漫山遍野,茶歌也貫穿采茶人的生活。每到茶葉采摘季,漫步于宜賓各區縣的茶山頭,總能聽到淳樸的茶農們自編自唱的采茶歌,他們寄情于茶,喻茶感事,讓人透過歌聲,就能感受到他們豐收的喜悅。 宜賓現存有100多首(個)茶歌...

    茶源茶史
  • 中國茶香寄僑情

    中國茶香寄僑情 中國是的發源地,中國茶始于神農,興于唐宋。茶,是承載著友誼、文化的特殊商品。經過漫長的歷史,中國茶已在全世界扎下了根。 對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還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喚起故鄉...

    茶源茶史
  • 敬亭綠雪的歷史淵源

    敬亭綠雪產于安徽省宣州市北敬亭山。宣州產的茶葉以“敬亭綠雪”、“高峰云霧”和“水東橫紋”聞名,其中以“敬亭綠雪”最為著名?!熬赐ぞG雪”久負盛名,《宣城縣志》上記載有:“明、清之間,每年進貢300斤”。清康熙年...

    茶源茶史
  • 茶與禪宗

    唐人飲茶之風,最早始于僧家,“茶禪一味”的典故源自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趙州和尚即著名的唐代名僧從諗(公元778-897),因常住趙州(今屬河北省趙縣)觀音院(今柏林寺),又稱“趙州古佛”,由于其傳揚佛教不遺余力...

    茶源茶史
  • 乾隆皇帝當了回茶博士

    乾隆微服下江南,有一次,到松江“醉白池”游玩,與隨從在附近一家茶館坐下歇腳。茶館伙計先端上茶碗,隨著退后,離桌幾步遠,拿起大銅壺朝碗里沖茶,只見茶水猶如一條白練自空而降,不偏不倚,不濺不灑地沖進碗里。乾隆好奇,忍不住走...

    茶源茶史
  • 西湖龍井的歷史淵源是什么?

    西湖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圣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西湖龍井茶之名始于宋,聞于元,揚于明,盛于清。在這一千多年的...

    茶源茶史
  • 中國文人茶藝

    “酒壯英雄膽,茶引文人思”,魏晉之前文人多以酒為友,至唐代,文人開始“聊將茶代酒”。茶令人神清氣爽,文思泉涌。于是品茶、詠茶、畫茶風行至今,飲茶發展成一門藝術,內涵深邃,外緣廣闊。中國茶藝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

    茶源茶史
  • 茶馬古道的由來

    一提到茶馬古道,似乎認為就是古時候由四川、云南的運茶路徑這二條路。然而,茶馬古道決非只有這二條,還有以湖南安化為起點的茶馬古道。 安化盛產茶葉,茶農“活家口者,唯茶一項”,而且有黑毛茶初制加工的傳統工藝技能。 舊...

    茶源茶史
  • 倚邦茶馬古道

    倚邦茶馬古道位于西雙版納地區的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之后,茶就作為商品外對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一個單獨的行政區域。清朝中葉,古“六大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興趣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6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