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茶北港毛尖怎么樣?品質特點如何?
在古城岳陽,有一個水面面積達1200公頃的淡水湖泊,湖水清澈雅潔,漫延交錯,在峰巒之間回疊,波映峰景,情趣盎然。湖岸多灣,港灣曲折,并有“一龍趕九龜”的地貌造型,這個湖叫做南湖,古代稱為灉(讀yōng)湖。唐代張說(公元715年)貶官岳州刺史時所作《灉湖山寺》詩“云間東嶺千重出,樹里南湖一片明”,描繪了南湖秀麗的風光,東嶺的層巒自云間涌出,叢林的倒影在南湖歷歷分明。南湖水主要來北港河,一條長達百余里的北港河自平地發源,流經昆山、平地、康王、郭鎮匯入南湖。沿河兩岸群山起伏,樹木蔥翠,土質肥沃。春天細雨蒙蒙,云霧繚繞,形成了北港茶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北港茶在唐代稱灉湖茶。唐代斐濟《茶述》中列出了十種貢茶,灉湖茶就是其中之一。李肇《唐.國史補》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岳州有灉湖之含膏。”相傳,文成公主當年出嫁西藏時,曾帶去灉湖茶?!对狸栵L土記》載:“灉湖諸山舊出茶,謂之灉湖茶,李肇所謂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極重之,見于篇什。今人不甚種植,惟白鶴僧園有千余本,土地頗類此苑,所出茶一歲不過一二十兩,土人謂之白鶴茶,味極甘香,非他處草茶可比。”
宋代馬端臨《文獻通考》有“大小巴陵、開勝、開卷、小卷、生黃翎毛出岳州”的記載。明代陳仁錫《潛確類書》載:“潭州之獨行靈草,岳州之黃翎毛,岳州之含膏冷。……此皆唐、宋時產茶地及名也,見《茶譜》、《通考》,以上為昔日之佳品。”黃一正輯注的《事物紺珠》列出當時茶名99個,古茶名101個,指出岳州出的黃翎毛、含膏冷為古茶名。張謙德《茶經》也有“岳州之黃翎毛、含膏冷”茶的記載。
淸代正式有北港茶的命名,同治《巴陵縣志》載:“邑茶盛稱于唐,始貢于五代馬殷,舊傳灉湖諸山,今則推君山矣。然君山所產無多,正貢之外,山僧所貨貢余茶,間以北港茶摻之。北港地皆平岡,出茶頗多,味甘香,亦勝他處。”這段記述不僅說明北港產茶歷史,進貢時間及數量,進一步闡明了邕湖茶即今君山茶和北港茶。
北港毛尖屬黃茶中的黃小茶,毛尖茶芽壯葉肥,干茶金黃光亮,茸毫顯露,內質嫩香持久,湯色杏黃,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北港毛尖的采摘-般在清明前后10天左右,從一芽-葉至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不采魚葉、紫色汁、對夾葉和露水葉,采回的鮮葉經嚴格的揀剔,然后薄攤干篾盤,要求當天加工完畢,以保持鮮葉的鮮度。其加工工序分為鍋炒、鍋揉、拍汗、復炒復揉和烘干五道工序。
品嘗北港毛尖宜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開水涼到80度左右沖泡。茶汁回味甘甜,湯色杏黃,這是黃茶類名茶的特征。而綠茶類北港毛尖則有熟板栗香,湯色綠艷。
北港毛尖主銷區在湘鄂兩省,湖南人常把它作為高檔禮品饋贈親友。1964年被評為湖南省優質名茶,2005年湖南省茶葉學會授予北港毛尖湖南省特等名茶稱號。原洞庭詩社社長李曙初對北港毛尖茶給予了極高的贊譽:“巴陵自古產香茶,馥郁嬋宮斗。北港毛尖朝圣帝,西山銀片普侯家。君妃飲后憂思解,王母嘗新樂意夸。不信但看云外客,車船滿載運天涯。 ”
本文標題:湖南名茶北港毛尖怎么樣?品質特點如何? - 黃茶_黃茶知識_黃茶的種類_黃茶的功效與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xt03.com/fenlei/huangcha/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