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緣帶你輕松讀懂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序
2020-06-13 19:03:06 閱讀 : 次
《大觀茶論》原名《茶論》,又稱《圣宋茶論》。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所著的關于茶的專論,這是世界上唯一一本由皇帝書寫的茶葉著作。一位國君寫作一部茶書,這在我國茶文化史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都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既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因成書于大觀元年(1107),故后人稱之為《大觀茶論》。
《大觀茶論》依據陸羽《茶經》為立論基點,結合宋代的變革,詳述茶樹的種植、茶葉的制作、茶品的鑒別。全書共二十篇,首為緒論,次分地產、天時、采擇、蒸壓、制造、鑒辨、白茶、羅碾、盞、筅、瓶、勺、水、點、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二十目。
全書僅2800多字,內容卻非常廣泛,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采制、存儲、烹試、品鑒、斗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討論相當切實,而且見解非常獨到。其中“點茶”一篇,見解精辟,論述深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我們了解和研究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是繼陸羽《茶經》之后,又一部全面論述一個時代主流茶道藝的茶書,是中國茶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茶學著作。該書除了完整展示、記錄宋代的茶道藝術之外,在茶文化史上還有更重要的歷史地位:它提出的一些理念,深刻影響了后代中國茶文化的觀念和習俗等傳統。
《大觀茶論》原書為文言文,對于現代的讀者來說不太容易讀懂。本著學習、傳播,傳承中國茶文化的想法,茶緣公眾號從今天開始帶你一起解讀《大觀茶論》,通過原文+注釋+白話文譯文的方式,幫助大家輕松讀懂這部中國茶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
嘗謂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類下一。谷粟之于饑,絲枲之于寒,雖庸人孺子皆知常須而日用,不以時歲之舒迫而可以興廢也。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廢俱興,海內晏然,垂拱密勿,幸致無為??N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近歲以來,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
且物之興廢;固自有時,然亦系平時之汗隆。時或遑遽,人懷勞悴,則向所謂常須而日用,猶且汲汲營求,惟恐不獲,飲茶何暇議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
則常須而日用者,固久厭飫狼籍,而天下之士,勵志清白,兢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鑒裁之別,雖下士于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情尚也。
嗚呼!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自知為利害者,敘本末列于二十篇,號曰茶論。
歲修建溪之貢:建溪,原為河名,其源在浙江,流入福甌縣境內(今福建省北部建甌市境內)。此處建溪指宋代建州(今建甌)建溪流域所產的茶,氣味香美,唐代即為貢品。自后唐五代十國開始,歷代朝廷不斷遣派專使在此焙制茶葉進貢。宋初,朝廷更派專使在此焙制茶葉進貢。
垂拱密勿:垂拱,垂衣拱手,古時形容太平無事,可無為而治。密勿,勤勞謹慎。顏師古〈五經定本〉注:“密勿,猶黽勉從事也。”
自古以來,世間萬物的生長都是為了滿足人們不同的生活需求。稻谷栗米用來充饑,蠶絲棉麻用來御寒,即使是平常人或者婦女兒童都知道這些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不論年景好壞,都要生產。
至于茶,它擁有浙江和福建的靈秀之氣,匯聚名山大川的神奇天賦。茶可以清除郁滯開闊胸襟,帶給人們清閑而平和的感受,這種妙處不是平常人和婦孺之流所能領會的。
品茶,會讓人內心淡泊,性情幽致閑適。在茶韻中體會高雅的情趣,寧靜自然流出。這些是人們在動蕩不安,舉止慌亂的時候無法感受和喜歡的。
大宋建朝之初,每年專門派使者在建溪一帶焙制茶葉進貢,“龍團”、“鳳餅”等茶名冠天下,壑源的茶品也從此繁盛。時至今日,百廢俱興,天下穩定太平,君臣協力勤勉治國,有幸造就了無為而治的太平盛世。
官宦、富商和民眾都沐浴著朝廷的恩澤,受到道德教化的熏陶。社會上風行高雅,全國都盛行飲茶的習慣。
所以近年來,茶葉采摘的精細,制作工藝的精巧,茶葉品質之好,烹水點茶的技藝之高妙,無不達到空前境地。
事物興盛或衰敗固然取決于時運,但是也和世道時局盛衰相關聯。
如果時局動蕩,人心慌亂,百姓勞累病苦,日常生活所需還要疲于奔命,為衣食溫飽憂患,誰還會閑心考慮飲茶這等雅事呢?
現如今,世代相承太平無事,人們生活安適和樂,物質充裕,那些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長期以來就已經很充足,到處丟棄,而天下知識分子,一心向往清靜、高雅,大家爭先恐后地追求著閑靜、雅致的生活,人們無不醉心于金石音樂,品評新茶。
人們爭相比較茶筐包裝的精巧,爭著品評判別茶葉的高下。即使是不讀書,沒有文化素養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也不會以收藏茶葉為羞恥之事,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盛世的情趣和時尚??!
唉!在極其太平的時代,豈止是人盡其才,就是那些靈秀的草本也能物盡其用??!我偶爾清閑無事,在研究中體會到茶事的精深微妙,領會了其中的奧妙,又擔心后人不知利弊,所以敘述茶事的本末,分為二十篇,命名為《茶論》。
微信掃一掃關注茶緣公眾號
因 茶 結 緣,以 茶 會 友
本文標題:茶緣帶你輕松讀懂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序 -
茶緣微信公眾號
本文地址:http://www.xxt03.com/zimeiti/chayuan/355.html